你的位置:江苏快三遗落官方 > 新闻动态 > >《说文解字》第961课:成语“司笾执豆”的“笾”是什么意思?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《说文解字》第961课:成语“司笾执豆”的“笾”是什么意思?
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5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05

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本课讲“竹”部的五个汉字,分别是:“籩、【上竹下屯】、篅、簏、【上竹下昜】”。现代汉语中,“籩”简化为“笾”,是现代汉语通用字,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》中。

1、籩(笾)。读biān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笾,竹豆也。从竹,邊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笾。

图片

清代竹笾

所谓的笾,是古时祭祀和宴会用以盛干食品的竹器。其样式与“豆”相同,因此称“竹豆”。

图片

西周青铜豆
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豆,古食肉器也。木豆谓之梪,竹豆谓之笾。”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豆盛湿物,笾盛干物。豆重而笾轻。”

《周礼·天官·笾人》:“(笾人)掌四笾之实。”郑玄注:“笾,竹器如豆者,其容实皆四升。”笾人掌管(宗庙祭祀时)四次用笾进献的食物。
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哄丁》:“司笾执豆, 鲁诸生尽是瑚琏选。”大义可以理解为:在祭祀仪式上,掌管祭器(笾和豆)的人们,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,就像瑚琏一样珍贵。这是成语“司笾执豆”的出处,因为笾和豆是祭祀礼器,因此,成语的意思就是掌握礼法。其中的笾,指的就是祭器“笾”。

本义之外,笾还指古代王宫中一种从事杂役的奴隶。《周礼·天官·序官》:“笾人:奄一人,女笾一人。”郑玄注:“女笾,女奴之晓笾者。”

笾的小篆写法如图:

图片

笾的小篆写法

2、【上竹下屯】。读dùn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【上竹下屯】,篅也。从竹,屯声。”形声兼会意字。本义是【上竹下屯】。

所谓的【上竹下屯】,是储存谷物的器具,多以竹篾编成,后作“囤”。

图片

竹囤

《急就篇》:“【上竹下屯】篅箯筥【上竹下奥】箅篝。”颜师古注:“【上竹下屯】,若泥涂之则为【上竹下屯】;【上竹下屯】之言屯也,物所屯聚也。”也就是说,字形中,屯用其屯聚之义。

《广韵·混韵》:“【上竹下屯】,籧也。”除了编成的竹子【上竹下屯】外,还有用苇席围成的粮囤,所以,籧的解说也合理。

图片

现代农家粮囤

《淮南子·精神》:“有之不加饱,无之不为之饥,与守其篅【上竹下屯】,有其井,一实也。”高诱注:“篅,【上竹下屯】,受谷器。”有了粮仓、河水,他也不会硬撑、死灌,没了粮仓、河水,他也不会挨饿、受竭,有无粮仓、水井对他来说是一样的。这里的篅、【上竹下屯】都可以当粮仓讲。

本义之外,【上竹下屯】还用作“篪”。《集韵·混韵》:“【上竹下屯】,篪也。”这是一种乐器了。

【上竹下屯】的小篆写法如图:

图片

【上竹下屯】的小篆写法

3、篅。读音有两个:

(一)chuán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出的解释是:“篅,以判竹,圜以盛谷也。从竹,耑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竹制的圆形谷囤。

图片

圆形谷囤
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用竹蔤圜其外,杀其上,高至于屋盖以盛谷,近底之处,为小户,常闭之,可出谷。今江苏谓之土籧是也。”

《广雅·释器》:“【上竹下屯】谓之篅。”也就是说,篅其实跟【上竹下屯】是相似或相近的事物。上面讲了,都是粮仓。

另外,篅也指草制的盛谷物的圆形容器。

(二)duān。读音出自《集韵》。同“【上竹下端】”《集韵·桓韵》:“【上竹下端】,竹名,或省。”

篅的小篆写法如图:

图片

篅的小篆写法

4、簏。读lù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簏,竹高篋也。从竹,鹿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簏。

所谓的簏,是竹篾编的盛物器。其形制不一。多为圆筒形,较高,相当于今之竹箱、箩筐或竹篓。

图片

书簏

桂馥《说文义证》引《通俗文》:“簏谓之匮笥。”《改并四声篇海·竹部》引《川篇》:“簏,以盛脂粉。”

刘向《九叹·愍命》:“莞芎弃于泽州兮,瓟瓥蠹于筐簏。”王逸注:“方为筐,圆为簏。”把芳草莞芎遗弃在水泽啊,匏瓢藏在筐簏里让虫蛀尽。

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二回:“因恐有人知觉,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,只说是绢疋在内,载入府中。”

又用作量词。《晋书·王沈传附王浚》:“(石)勒质末柸,遣间使求和,疾陆眷遂以鎧马二百五十匹、金银各一簏赎末柸,结盟而退。”

簏的小篆写法如图:

图片

簏的小篆写法

5、【上竹下昜】。读dàng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【上竹下昜】,大竹筩也。从竹,昜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大竹筩。

大竹筩是一种笙箫之属的乐器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笙箫之属,而谓之【上竹下昜】者,大之也。”

本义之外,【上竹下昜】还有其他用法:

(1)盛酒的竹器。《玉篇·竹部》:“【上竹下昜】,竹器也。可以盛酒。”《集韵·簜韵》:“【上竹下昜】,盛酒竹器。”

(2)同“簜”。大竹。《正字通·竹部》:“【上竹下昜】,同簜。”《书·禹贡》:“篠簜既敷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簜,或作【上竹下昜】。”

【上竹下昜】的小篆写法如图:

图片

【上竹下昜】的小篆写法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十六款适合新手做的家常菜,拿捏女朋友的胃
下一篇:没有了
友情链接: